ReaLife's Archiver

noj1314 發表於 2017-2-18 01:32

【戒色心得】淺談《道德經》中的戒色道理

[color=#333333][font=&quot]前言:[/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戒色過程中常會有前輩跟新人說要提高覺悟,提高覺悟。那覺悟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呢,最近拜讀了幾位前輩的文章,感覺對覺悟有了新的認識,特地跟大家談談我的認識。飛翔哥說戒色的核心是斷念,那麼斷念依靠什麼呢,沒錯,就是覺悟。而覺悟=覺察力+悟性[/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首先覺察力,是指不好的念頭一起,你對此的反應速度。要知道邪念如一團火,人們都明白火如果撲滅的越晚,它的勢頭就會越來越大,破壞性就越來越強。一個邪念,如果你發現的越晚,它就會越來越強大,從而壓倒正念。所以覺察力一定要快,當機立斷![/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悟性,是指你對戒色知識的理解程度,也就是你的戒色知識儲備量。我們知道,有時候邪淫念頭冒出來了,雖然覺察力第一時間觀察到了,但由於比如某些刺激性非常大的念頭或者是某人有一些特殊癖好,導致覺而未斷!而你通過你的悟性,即所掌握的戒色知識如邪淫危害、聖賢教導來進行接招,一樣可以斷念。在我初中的時候,有時候在家裡我起了一個手淫的念頭,我第一時間發現了它,但我卻順從了這個念頭,這不是說我覺察不夠,而是我悟性低,沒有手淫危害的基本認知。[/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覺察力通過斷意淫口訣或者佛號來進行提高,悟性則是多學習戒色知識。這兩者,相信你只要踏踏實實的不斷精進練習,一定可以做到熟能生巧的。[/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道德經》,相信大家並不陌生,是春秋時期老子的作品,分為上下兩篇,上篇《道經》,下篇《德經》。因為其涉及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被稱之為"內聖外王"之學。[/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道德經》以短短的五千字,構建了一個宏大的道家哲學體系,對道家思想進行了一個系統的闡釋,至今尚未能有一個哲學家像老子一樣做到如此的言簡意賅。所以這是我們研習傳統文化中道家思想必不可少的一部經典著作,在這裡我簡單選取了其中認為與戒色道理是相通的十五條,在此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在研讀傳統文化的時候,也能夠舉一反三,把傳統文化與戒色聯繫起來,獲得更多的戒色啟示。本文純屬一家之言,什麼過錯和不同的意見,歡迎大家前來指正和探討。[/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在《道德經》中,有一個突出的思想,就是"無為"。有的人一聽到"無為",理所當然想到就是無所作為,認為是消極避世的。其實不然,道家中的"無為"是與"有為"相對的,而在道家看來,"有為"指的是帶有自己主觀意願,也就是隨心所欲、妄自作為的行動;"無為"指的是客觀規律尊重,按客觀規律辦事,而這個客觀規律,就是道。[/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很明顯,我們邪淫只圖一時爽快、只是為了滿足一己私慾,是不合乎道的啊。世界上哪有免費的午餐,任何值得享受的東西都不會平白無故的給你。而邪淫的代價就是身體廢掉,我相信大家都不希望自己年紀輕輕的就付出生命吧。所以,邪淫中隱藏的客觀規律是這樣的,有的人只圖一時爽快不顧客觀規律而導致疾病纏身,這就是道德經說的"有為"。而我們因為明白邪淫這裡面的規律,所以我們不做邪淫的事,因為做這件事不值,短暫的快感換你一生的幸福,傻子也不換,從而我們明白了戒邪淫是符合道的,是所謂的"無為"。[/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一個人,只有按客觀規律辦事,做到"無為",才能夠更好的生活,而我們戒色是合"道"的,符合身體、自然的運行規律。孟子曰:"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相信我們按照"道"行事,誓戒邪淫,一切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一切事情都能夠有所作為![/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釋:能說出來的「道」,並不是那個永恆不變、代表宇宙起源和運轉規律的「道」;能命名的「名」,也不是那個永恆不變、代表萬事萬物的實質的「名」。[/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析:世間存在著亙古不變的運行規律,戒色也同樣存在。那戒色的真諦到底是什麼,存在於哪裡?有人說是在前輩的文章中,其實真正的戒色真理不在戒色前輩的言語、文章中,而是在他們的心中,不是前輩自私不分享給大家,只是那些精微奧妙的戒色道理不可能如實的寫在上面,因為言語文字的表達終是有侷限的,相比於語言交流,心領神會才是更高的交流層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莊子 • 天道》篇中記載的一個小故事更有助於加深我們對此的理解。[/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輪扁斫輪】[/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砍削(木材)製作車輪,(輪扁)放下椎鑿的工具走上堂來,問齊桓公說:「請問,公所讀的是什麼書呀?」桓公說:「是記載聖人之言的書。」又問:「聖人還在嗎?」桓公說:「已經死去了。」輪扁說:「那麼您所讀的書不過是聖人留下的糟粕罷了。」桓公說:「我讀書,做輪子的匠人怎麼能議論?說出道理就可以放過你,沒有道理可說就要處死。」[/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輪扁說:「我是從我做的事情看出來的。砍削木材製作輪子,輪孔寬舒則滑脫不堅固;輪孔緊縮則輪輻滯澀難入。只有不寬舒不緊縮,才能手心相應,製作出質量最好的車輪.。這裡面有規律,但我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我不能明白地告訴我的兒子,我兒子也不能從我這裡得到做輪子的經驗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歲了,還在獨自做車輪。古代人和他們所不能言傳的東西都一起死去了,那麼您讀的書不過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罷了![/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所以,這就要求我們不光研讀前輩的戒色文章,還要重在實踐,自己摸索出戒色的門道規律來。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戒者心中的戒色奧義也是不同的。每一個人自身狀況、經歷、所處環境都不一樣,所以戒色的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論!對你的戒色方法進行私人訂製,才能滿足每個人的特殊性,那樣的戒色道路,才是最適合你的![/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2.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釋: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是因為天地不為自己生存,因此才能夠長生。所以,聖人總是將自己放在別人後面,保持謙退、收斂的處事態度,正因為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愛戴和擁護,反而處在了眾人之前;總是將自己置之度外,凡事不為自己考慮,正因為這樣,自身才恰恰得以保全。就是因為他沒有私心的,才能夠成就自己。[/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析:戒色也是一樣,助人戒色自戒乃成。當你鼓勵戒友的時候,你的內心必然是充滿正能量的,別人的一句謝謝有可能會讓你的得到內心的大快樂,溫暖著你久久不能忘懷。當你幫助戒友答疑時,你會不斷重複戒色的專業知識,加深你對戒色理論的把握,有時對於你感到生疏的地方還會再次溫習,補全你的覺悟短板。當你向外界宣傳戒色理念時,使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戒色吧,更多志同道合的戒友處在一起,給你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戒色氛圍,穩固了你的戒色成果。[/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予人玫瑰,手留餘香。戒色前輩之所以會戒如此長的時間,覺悟達到很高的層次,都是在不斷幫助戒友的過程中達到的。前輩們已經不只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能讓廣大戒友能夠早日戒除。這樣的人不成功戒色,更談何人能成功?正因為如此,他們獲得了我們的敬佩和讚歎,也就好比老子說的"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吧。[/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釋:持有的東西達到了滿盈的狀態時,不如就此罷手。錘煉得很尖銳,是不能夠保持長久的。金玉堆滿家中,沒有人能夠守住。富貴加上驕傲,就會自招禍患。成功了便退下來這才合乎天道。[/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析:《易經》有云:『』日中則昃,月盈則食。『』任何事物達到了極點之後,都會走下坡路。戒色也是一樣,過程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而常常有起伏。戒色在狀態好的時候慾望很輕,邪淫的念頭很少,做什麼事都很有幹勁。但同時剛開始戒色會有戒斷反應,戒色一段時間後會不定時的出現戒色反覆期。在那時會出現症狀反覆,和戒色的巔峰狀態有差距,一部分戒友有可能出現心理落差,容易情緒低落。其實大可不必擔心,放鬆心態,注意休息,必然會度過這一時期的。戒色的道路雖然有時會曲折,但前途必然是光明的!老子的這一段就是告訴我們,對於戒色的起起伏伏,我們一定要淡然處之!寵辱不驚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 ,漫隨天外雲卷雲舒![/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戒色同樣要注意謙虛,不能驕傲!多少前輩因為戒色取得了一點成就而升起了驕傲之心,從而懈怠了學習,放鬆了警惕,招來禍患導致破戒。驕傲在人際交往中也有很不好的影響,待人接物常常傲慢、盛氣凌人、吹噓自己的成就,常常得不到別人的尊重,易招來別人的非議或者妒忌。相反你如果對人謙虛、誠懇。別人都會樂於和你相處,你留給人家是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幫助你,有可能會感召你生命中的貴人。驕傲同時是西方基督教七種罪惡來源之一,滿招損,謙受益。戒的比你時間長的大有人在,比你優秀的人也到處都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又有什麼資格值得驕傲呢?戒色的我們,一定要常發謙卑之心,有了謙卑之心,便如同綿綿春雨,滋潤萬物,養得心中一團和氣。如若常生驕傲之心,便如同熊熊烈火,燃盡你的一切福報![/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釋:繽紛多彩的顏色使人眼花繚亂;各種動聽的音樂使人聽覺遲鈍;多種可口的滋味令人口感麻木,縱馬打獵,令人心發狂;稀有的物品,令人行為不軌。因此,聖人只求飽腹而不求炫目。所以捨去在外的誘惑,而只留取內在的滿足。[/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析:這是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人人沉醉於自己的慾望裡。吃好吃的,聽好聽的,乍一看沒有錯,殊不知只是放縱自己的慾望,使自己的內心蒙上世俗的塵垢,無法保持清淨的本知。如同手淫過後儘是空虛,得到你貪戀又能怎樣,那樣得到的快樂,遠比不上與人為善,為別人著想的大快樂。蘇軾曾經說過:"人間有味是清歡。"《菜根譚》也說過:"淡中知真味。"人世間真正有味道的還是清淡的歡愉,從淡中回歸我們的本心,發掘心靈中的美好,找回赤子的快樂。人們的心中本是純潔清淨的,可惜被物慾雜唸給矇蔽了,所以必須擯棄外來物慾的引誘,來尋求本性。摒棄私慾,不是讓你沒有慾望,而是讓你的慾望符合道的規律,不在被慾望所奴役,而是當慾望的控制者,達到一種超脫於慾望之外樂趣的境界![/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同時,人的慾望是無窮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盡的慾望,豈不是荒唐可笑麼?"狄德羅效應"告訴我們一個"愈得愈不足"的道理,狄德羅得到一件精美無比的新睡袍,但狄德羅穿著華貴的睡袍在房間走動時,愈發感覺房間的一切和這件新袍子的差距,這讓他的內心感覺十分不舒服,於是便把家裡的一切又重新翻修了一番。蘇格拉底說過:"當我們為奢侈的生活而疲於奔迫時,幸福的生活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對此,我們一定要防微杜漸,讓我們的斷念之刃愈加的鋒利,斬盡不合理的欲求,不被心魔所俘獲![/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5.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釋:(古時候掌握大道的人)對待事物總是像冬天趟過結冰的江河一樣小心謹慎,總是像面對四周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衝突的鄰國一樣警醒戒備。[/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析:戒色成功=覺悟高+警惕強,警惕之所以能夠被單列出來,足以看出警惕的重要性來。戒色的過程中,心魔如同在暗處的狙擊手,拿著槍隨時尋找你的破綻,伺你不備,突然襲擊!所以我們一定要時刻保持警惕,做到不被心魔所打敗。[/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戒色同樣好比將你置身於一片黑暗中,覺悟的高低如同你探照燈的質量好壞,警惕性的保持如同是否有足夠的電池來保證探照燈的使用,只有兩項足夠完備,你才能走出邪淫的黑暗,重獲戒色的光明!警惕性的保持可以通過看大量的戒色案例來實現,看到一些前輩的悲慘遭遇,你難道也想經歷麼?這樣不知不覺就會在心中增強不破戒的信念,保持著對破戒的警惕感。[/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有人說看破戒的案例感受到的是一種負能量,其實不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你只看到了消極的一面。我每次看破戒的案例都會給我一種破戒離我很近的感覺,這更會讓我加強對戒色文章的學習,提高警惕,來避免破戒。由此可見,我們一定要好好利用案例,爭取讓我們的警惕性有很大的提高![/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禮記》中云:"君子必慎其獨也。"慎獨,作為儒家個人水平最高修養的最高境界,歷來被士大夫所推崇。曹植 《卞太后誄》中記載:「祇畏神明,敬惟慎獨。」慎獨,是指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苟。不需要別人監督,也能自覺控制自己的慾望。對於戒色來說,慎獨更是檢驗警惕性是否到達登峰造極的表現。獨處時,能否不欺暗室,能否妄念一出而斷殺之,能否問心無愧,於我們都是極大的考驗!不斷升級你的警惕裝備,獨處時與心魔大戰一場,刀光劍影,白刃長槍,無畏失敗,當勝利的曙光重現,我們心如止水,嘴角上揚![/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6.眾人熙熙,若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若嬰兒之未孩;纍纍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釋:人們都興高采烈,既如同享受豐盛華美的宴席,又好像在春天裡登高遠望那麼心曠神怡。只有我寧靜淡泊,不受這一切的影響與干擾。渾渾噩噩如同處於混沌期還沒有學會笑的嬰兒。面對如此世態,雖感疲倦無奈,卻又不知應何去何從。眾人綽綽有餘,而唯獨我好像有群不足,我真是愚人的心思啊!一副混混沌沌的樣子。[/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析: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追求物質享受,從而忽視了心靈的寧靜,內心的修行。這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如同一股猛烈的洪水,席捲著無數的人,越來越多的人被捲入其中,等待他們的,只有痛苦絕望的深淵!正是因為有那麼多不明真相的人們,所以他們都對戒色抱有偏見,對手淫適度無害論表示認同。人言是牡丹,佛說是花箭,射入人骨髓,死而不知怨。朱熹有云:『』世路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多少人以苦為樂,如同溫水裡的青蛙,將自己的福報和健康慢慢耗盡而沒有任何察覺。而我們戒色之人,深處這種大背景裡,要做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我們要做到只在真理的聖壇之前低頭,不願在一切物質的權威之前拜倒。儘管有無數人的誤解,也要堅持下去,向前吧!迎著冷眼和嘲笑,真理的傳播不經歷磨難怎能做到!做一個堅定無畏的戒者,讓更多的人知道邪淫的危害,將聖賢的道理傳承下去,怎能不讓我們熱血沸騰![/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柏拉圖之『』洞穴寓言"】[/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有一個地洞,洞穴的開口朝向外面的陽光,但是洞穴本身在地下很長。在洞穴裡有一群從小就被監禁的囚犯,他們的雙腳與脖子都被鐵鏈緊緊綁住,以致於只能向前看而不能轉頭。在他們背後上方燒著火,在火與囚犯之間有一條走道相通。這條通道的前端矗立著一堵牆,這堵牆就像是表演皮影戲時,介於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布幕。這道牆之後有人正在搬運各種束西,包括用木材或石頭製造的人形或動物。很自然的,這些人裡有些在談話,有些沉默不語。囚犯們能夠看到牆上的一些陰影,聽到一些聲音。因為這是他們所能知道的一切,所以他們認為自己所看到的便是實況;雖然陰森可怕,但他們已經習以為常,所以也就不以為意了。 [/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有個囚犯逃脫了束縛,逐漸走向充滿陽光的洞外世界,他開始能分辨出真實物體與壁上影子的不同,他看到了真實世界的情形,看到太陽的光芒與陽光所形成的陰影,他瞭解過去在洞穴裡的那些影子根本不是真實事物,於是這個已獲自由的囚犯,又轉回洞裡,設法敘說他的發現。但那些囚犯早已習慣自己的想法,根本不想聽這個自由人的說明,反而嘲笑了他一頓。[/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在混沌的黑暗與理性的光明中,在物慾的沉淪與精神的超脫中。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擺脫心魔的束縛,成為那個掙脫鎖鏈的人。並不畏懼別人的非議,將光明和愛心傳遞,讓更多的人明白戒色之道![/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7.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釋:重是輕的根本,靜是燥的主宰。所以君子雖然整天不停地在行走,也不會捨棄裝了他生命之根本的、載有衣食物品的車輛。即使身處尊貴華美之所,也能安然處之而不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為什麼萬乘之國的國君,還以輕率的態度治理天下呢?輕率,也就失去了根基;浮躁,也就失去了主宰。[/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析:《菜根譚》有云:"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露。"諸葛亮也說過:"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記得初中上學時,每當考完一次測驗後,大家都會對答案,心情就會變得很浮躁,學習根本學不進去。有些戒友學習戒色文章同樣是這種情況,心情平靜不下去,學習只圖快,圖看的多,從而一目十行。雖然感覺自己什麼都懂,其實那樣所學的知識如同飄浮不定的柳絮一樣,毫無根基。而真正靜下心來,踏踏實實的做筆記,反覆閱讀戒色文章的人,覺悟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但日有所增。一棵參天大樹,為了吸取養分,根扎的很深,從而"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戒色也要學著做一棵樹,動靜結合,靜是在安靜的環境中審視內心,覺察妄念,學習聖賢道理、戒色知識;動則是讓自己的思維不固化,時常動動腦筋記憶或思考,不能看到了不加以思考,要做到內化成自己的感悟和心得,做到學而思者則明!《勸學》曰:"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願大家在靜中尋找到大智慧,在靜中悟出大快樂![/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釋:瞭解別人的人是聰明的,但瞭解自己的才是高明的。能夠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夠戰勝自己的才是剛強的。[/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析:《孫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在這場與心魔的博弈中,你必須要瞭解它的招數。心魔的套路無非是通過軟硬兼施來使你屈服,邪淫的念頭、圖像是它的正面進攻。而當上面的進攻對你無效時,它又開始耍起了小伎倆,通過慫恿念頭來使你的內部崩潰。如同古代攻城掠地,先是以高官厚祿進行誘降,誘降不行就直接出兵進攻。但是你光瞭解它還是不行的,頂多是像《孫子兵法》那樣說的一勝一負,要想做到百戰不殆,還需要瞭解你自己!就像學生提高成績最快的方法就是針對自己最薄弱的一科進行提高,戒色你必須明白最能致使你破戒的主要因素是什麼,然後對於這一項進行專項提高,每次遇到讓你破戒的因素出現時,必須高度警惕,讓你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而導致破戒![/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戒色,同時是一場與自己的戰爭!你的邪念不斷地引誘你墮落,你最強大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正是你自己。汪國真曾經說過:"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後才被生活打敗;樂觀的人,先戰勝自己,然後才戰勝生活。"你憑藉你的力量打敗很多人,並不能說你是最厲害的,你能戰勝你自己的私慾,才值得別人欽佩!每次考試之後出了成績排名,老師都會讓同學們定一個你下次要超越的同學,與其說超越別人,其實是超越自己。當你真正提升了你自己,趕超了別人只是附帶的獎勵,而戰勝了自己才是最有意義,最寶貴的!上吧,戒色弟兄們,敵人已經出現,對手是你最熟悉的,也是最熟悉你的,亮出你的斷念利劍,戰的暢快淋漓,慷慨戒邪淫,實修且精進,引刀斷妄念,不負戒色心![/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9.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釋:有悟性的人聽了關於道的理論,就積極按照道去實踐;悟性一般的人聽了關於道的理論,半信半疑,見識淺薄的人聽了關於道的理論,以為荒誕不經,會哈哈大笑。[/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析:戒色吧通常會有一些人發帖對戒色進行譭謗、謾罵,這些人就是所謂的下士聞道。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通過多番考察,僅僅是望文生義或是道聽途說隨便看了幾個帖子就妄下定義。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時間會見證戒色終將是正確的!不少老戒友以前也譭謗過戒色吧,但後來都成為了同一戰壕的兄弟們。希望戒友們看到這種帖子不要生氣,平常心對待,耐心解釋我們戒色吧宗旨,渡人即渡己,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浪子回頭金不換,當他真正堅定戒色信心的時候,必然會感激當時那仔細規勸的你![/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戒色的學習也分為上根人、中根人、下根人。上根人之所以能成為上根人,不僅是因為這方面的天賦高,還因為他們能夠對戒色不起疑心、一直在戒色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積極的按照戒色前輩的理論去實踐!信則有,不信則無!有時候成功者和庸人只差一個行動!中根人和下根人雖然天賦欠佳,但通過不斷學習亦能成功戒色!我們雖然悟性差了點,但就是要通過我們的勤奮來彌補這差距!別人看一遍理解,那我就看十遍!你要堅信笨鳥先飛、勤能補拙的原則。不要怕苦,不要害怕成敗,但行戒色,莫問前程!當你所有的努力和忍受的痛苦達到一點時,你就會迸發出最閃耀的光,真正的擺脫慾望的魔掌,在純淨的世界裡徜徉,再聞花香,感其芬芳![/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10.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釋:天下有道,就可以把戰馬用來耕作,也即統治者有道,天下就會太平。天下無道,馬駒就會生在戰場上,連母馬都要用於戰爭,意思是說國君無道,天下就會戰爭連年。人世間的禍患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過錯也沒有比慾望的不知足更大的了。因此只有懂得了知足常樂的人,才會得到永遠的富足。[/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析:統治者如果知足,收斂自己的慾望,便會天下安定,沒有戰爭,人民安居樂業;如果為政者不知足,窮奢極欲,就會天下大亂,人民陷入動亂之中。叔本華曾說過:"人生如同一團慾望,不能滿足便痛苦,一旦滿足便無聊。"這不正如邪淫一樣嗎,未實施前便費盡心機的渴望得到,得不到便痛苦;但得到了卻感到無盡的空虛與無聊,有時還會懺悔自責。是因為我們在追逐錯誤的東西啊,淫慾放縱,如飲鹹水,多飲多渴,到死方休。為何要執著於那虛無縹緲的快感呢?老子的這段話教導我們,只要保證了自己基本的物質需求,在精神上有所依託,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愛自己的親人朋友,一個人便擁有了他需要的一切。而不是去不斷填充自己的慾望,跟隨自己的感覺走,那樣終將成為庸人,碌碌終生。[/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11.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釋:天下的難事,必是從容易的地方開始著手;天下的大事,必定是從小的地方做起。[/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析:戒色,看起來很難。有些新人剛開始戒色感到迷惘,無從下手。正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踏踏實實的從學習前輩的文章開始,每天學習一點,積累一點,久而久之你就會有自己的體悟。正如老子說過:"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戒色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洗滌自己的內心,如同讓一顆混在泥土裡的珍珠重新顯露它最初的光茫。讓自己的正知正念外現,從邪淫的黑暗中擺脫出來,享受這個純淨的世界。[/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戒色同樣很重視你的基礎,如同高考一樣,學生為高考做準備都會打牢基礎,保證基礎題不丟分,然後在基礎的同時往上拔高,做高難度的題。如果沒有基礎,沒有一定的積累,如同沙上建樓,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剛開始戒色,你有可能並不能很好的契入聖賢道理的學習,那是因為我們的本知被邪見給矇蔽了。看不進去沒有關係,但是你必須要瞭解邪淫的危害和什麼是戒斷反應、戒色反覆期、慾望休眠期等一系列基礎戒色知識。當你真正的夯實這些基礎後,再來學習傳統文化、聖賢道理,就發現自己能看進去了,慢慢的開始感悟了。[/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原先的戒色專業知識理論是猛藥重治,通過現實的邪淫危害案例和簡單易懂的戒色知識來使你感到震撼,給你直接的現實衝擊,從而對邪淫有一個初具規模的認識,並不敢妄為。把被邪淫荼毒的大腦逐漸拉回正常的軌道上去。[/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之後深層次的傳統文化學習如同溫藥慢治,雖然並不如前一階段感覺效果那麼明顯,但它是潛移默化的,就如同一個人讀了很多書,一開口說話,別人就感覺與眾不同,因為那是氣質上的超凡脫俗,是靈魂的重新塑造!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你會逐漸明白做人的意義何在、價值何在,雖然並沒有得到實際性的好處,但內心是快樂的,因為對未來有所把握,對未來充滿希望。而不是像之前那樣渾渾噩噩的度日如年,揮霍青春。[/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兩者之間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終達到質變!所以請相信量的積累,今天你為學習戒色知識所付出的汗水,明天將會成為助你架一葉小舟達到夢想彼岸的洋流,順風順水,力半功成![/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12.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也。[/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釋: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很好;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就是缺點了。聖人不犯這種錯誤,是因為他們知道這種行為是一種錯誤,所以正是因為他們意識到這種不懂裝懂的行為是不對的,身上才不會帶有這種缺點。[/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析: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我只知道一件事,那便是我一無所知。"[/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揚名於世的音樂大師貝多芬說自己「只學會了幾個音符」。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說自己「真像小孩一樣的幼稚」。 為什麼這些大師級人物都說自己懂得不多甚至是無知呢?誠然,謙虛是一方面。另一個原因可以用芝諾的"知識圓圈說"來解釋。[/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芝諾他曾畫了一個圓圈,圓圈內是已掌握的知識,圓圈外是浩瀚無邊的未知世界。知識越多,圓圈越大,圓周自然也越長,這樣它的邊沿與外界空白的接觸面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當然顯得就更多了。」所以你懂得的越多,你接觸和思考的問題也就越多,也同時會發現有很多你不知道的,這就更應該促使你多學習多思考來擴大知識的圓圈。在我拜讀前輩的文章時,我會驚嘆前輩看問題的角度,然後進行學習和記憶;在我學習傳統文化時,我會感慨老祖宗的優秀智慧,對其中的奧妙進行有選擇的汲取。在這期間,我認識到我在戒色知識方面我還有一些疏忽和不足,我也明白讀了一兩篇文章便認為自己可以成功戒色的是一種病態,邪淫的人都有的通病啊,內心浮躁,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實際懂得的卻少的可憐。[/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戒色的學習應該是內心寧靜的情況下展開的,因為只有靜下心來,你才會進行思考,你才會把你以前學過的和現在正在學的聯繫起來,才會讓自己的思維更加有廣延性。而在浮躁內心的支配下,你眼裡只有你看到那句話,那一點戒色知識,而且匆匆帶過。拿出固定的一段時間來學習,這段時間內,進行高效的學習,一門心思撲在上面,而不是看一會刷個朋友圈、看個電視節目、發個QQ動態。別怕你會寂寞,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別怕你會孤獨,當你真正看進去的時候,你會感受到其中的樂趣,你才會發現與聖賢對話,與前輩為伍是多麼的快樂,而不是落寞孤獨。[/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親愛的戒友們啊,我們懂得的、所學到的還是太少太少,所以我們要像老子說的那樣知不知為上,如孔子說的那樣不知為不知是智。放低身份以謙虛的姿態來進行學習,戒色不像理工科需要專門的老師對一些技術類問題進行指導或對一些邏輯思維的知識進行專門講解。大道至簡,戒色方面前輩已經把他們所知道的都記錄了下來,只等你來探索學習。一本《戒為良藥》或是一本《弟子規》甚至是《道德經》都能蘊含著一些戒色知識再往上說甚至是一些改變命運的道理。而我們所需要的,就是踏踏實實的學習,廣泛的進行涉獵,把自己看過的書,學過的知識進行歸類整合,然後按照重新建立的價值觀進行落實、實踐。戒色之道,僅此而已。[/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1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釋:災禍裡未必不隱藏著幸福,而幸福裡面則可能隱藏著災禍。[/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老子曾說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思是上天是沒有偏愛的,對待任何事物都是公平公正的。命運不會給你難以承受的痛苦,所以不要抱怨生活中的挫折,那不是命運的故意捉弄,而只是一塊試金石。這裡面隱藏著巨大的機遇,倘若你能在這一次次落魄失敗中得到鍛鍊,來不斷的改掉缺點,提升自己。將來的你回首過去,是不是會感謝曾經的那些坎坷。沒有它們,就沒有今天"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你。但同樣,當你功成名就、深居高位時,切莫以為一勞永逸,要學會居安思危。盛時當做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以謙敬待之,不要驕傲示人。以老子這種辯證的觀念看問題,才會在人生的大起大落中保持自己內心波瀾不驚,雲淡風輕。[/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有時候,其實挺感謝邪淫的,雖然它讓我的人生中的一段時間如此的不堪回首,但最重要的是我在邪淫中獲得了重生,我遇到了戒色吧,我接觸到了傳統文化,是這些讓我重新建立起新的價值觀、找尋了生命的意義,使我不被生活的苟且所擾亂本心,還能夠時不時地仰望星空,看到夜空中最亮的星。反觀倘若沒有這場戒色風暴的洗禮,而是在我十三歲那年命運延伸出了一條岔路口,我沒有碰到戒色吧,沒有聽到聖賢的教育。雖然也沒有手淫的束縛,但我相信我會和現在大部分的大學生一樣沉迷於遊戲或者是談戀愛,現在這個時代誘惑如此之多,色情是其中之一但不是全部。若無傳統文化的加持,也會被其它誘惑所佔據,迷失自己的方向,對自己的未來陷入迷惘,漸漸的麻痺自己,使自己泯然眾人吧。[/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所以感恩挫折,我的經歷印證了老祖宗的諄諄教誨沒有錯,我會繼續研習傳統文化。因為我明白了自己也可以通過做善事,幫助廣大的戒友來獲得內心的大快樂,那種快樂與外部刺激的物質歡娛所截然不同,因為前者更徹底,更順應天道。我懂得生命也可以如此簡單的改變,實現知行合一,從傳統文化、戒色文章中得到知;從積德行善、孝敬父母中落實行。我經歷了從深淵中爬出,重新呼吸純淨的氣息,宛若大鵬,遺世獨立,飄然遠行,背雲氣,負蒼穹,翱翔太虛!做一個純粹的戒色者,成為一個卓爾不群的人!各位,共勉![/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14.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釋: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可是人世的法則卻不是這樣,與其相反,它是掠取不足的去填補有餘的。[/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析:知道天道是損有餘而補不足,那就明白了為什麼月亮會有陰晴圓缺變化,就懂得了為什麼在戒色的過程中要保持謙虛,而不能驕傲自滿。《周易》上說:"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謙虛才是順應天道的行為,而驕傲自滿者必然在無意間吃虧被打破它盈滿的狀態。老子還說過:"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為什麼水把自己放在最卑微的位置卻天下莫能與之爭呢?因為它利益眾生並謙卑行事,雖然會失去一些東西但天道會通過其它的途徑或方式補給它。所以在我們為人處世中,要學會捨得,只有先捨棄,才會得到。古人教導我們吃虧是福,不要以為你替別人的付出是白忙活一場,天道肯定會補償你的。[/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損不足而奉有餘,則體現出一些人的貪婪和自私,總是想更多的佔有物質產品和精神享受。邪淫的人們追求那短暫的快樂,想滿足自己的慾望,殊不知,慾望是深不可測的深淵、是一個無底洞,怎麼填也無法填滿。那時,人的內心已變成慾望的奴隸,成為一副行尸走肉,將有限的身體能量喂養無限的慾望心魔,豈不是讓人感到可笑?至於戒色中的適度無害論,更是天方夜譚,手淫的高度成癮性與慾望的無法滿足一不小心就讓適度變成了過度,其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談何其合理性呢?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這些道理,不要隨意的滿足自己不合理、不正當的慾望,一旦潘多拉的魔盒被打開,那無疑認賊作父,引火燒身![/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15.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使民重死而不遠徙;[/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雖有舟輿,無所乘之;[/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雖有甲兵,無所陳之。[/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使民復結繩而用之。[/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釋:理想的國家是這樣的,即國土很小,百姓不多,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卻並不使用;人民珍視生命,所以雖然有武器裝備,卻沒有地方去佈陣打仗;使人民恢復到結繩記事的淳樸原始狀態,這樣才能達到治理國家的最佳狀態。人民吃得豐盛,穿得華美,住得舒適,過的快樂。[/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解析:有人說老子的這一段話有一定的落後性,誠然,但老子的這一段話更強調的是對一種理想社會的追求。現在的人們常說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確,當今的大多數人們追求利益、金錢至上,而古人強調養浩然之氣,先義後利;當今的大多數人們不重視修身養性、積德行善,而古人強調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所以懷唸過去的我們向來如此,老子亦復如是。[/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老子追求的是那落英繽紛,芳草鮮美的桃花源,老子追求的是人們內心淡泊、精神淳樸的理想社會,老子追求的是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齊一的精神世界,那裡沒有物慾所纏縛而躁動的心;沒有易沉淪和蔽心智且無所足的人欲,只有春風十里,撫我心緒;心緒似溪,天人合一。[/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我們戒色,不是戒了就能實現什麼願望,成為什麼大人物,而是為了回歸"少年游與春,觸景心自喜"的純淨生活。不要把戒色當做是一個任務,而是把它當做生命中的一部分,如同刷牙,我們不會計算我們刷了多少天的牙,我們注重的是牙齒的耐用,同理,戒色不是為了關注天數,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在自在、平淡的生活中實現自己的一個個願望,活出一段段精彩的人生片段。而老子所描述的,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生活。[/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願戒色吧每一個人都能擁有純淨生活![/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願戒色吧每一個人都能取得精彩人生![/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靈魂的獨行者,從來不會孤獨。[/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寫在開頭的這句話,是幾天前的中午想到的。一個要立志戒色的人,從他接受過戒色吧的熏陶,傳統文化的洗滌。就注定與大部分人所抱有的放縱享樂思想觀念不同,不是說我們不合群,只是我們的價值觀現代社會的主流思想還是有點相異的。所以有時候有些戒友會覺得自己有些另類,沒有合得來的知音。不必為之苦惱,好看的皮囊前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當你真正戒色到一定深度,在學一些聖賢道理時,你就會感到言不由衷的大快樂,不會感到落寞,因為那是人生的真諦,是能夠把握自己人生的喜悅。我們是靈魂的獨行者,但我們精神世界富足,從不孤獨,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反觀一些隨波逐流的人,注定會被掛上普通人的名片了吧。[/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年後的幾天寒假感覺過的很充實,沒有虛度。說起來很簡單,也就是每天看幾篇戒色文章,早晨起來運動,看看自己感興趣的歷史知識,有時候還會讀讀幾句詩詞陶冶情操。理想的生活也就是如此吧,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做自己喜歡的事,雖平平淡淡,但卻是人生的真正滋味。[/font][/color]



[color=#333333][font=&quot]最後,還是感恩各位前輩的經驗教導,感恩大吧小吧等為戒色吧辛苦付出的工作人員,感恩各位兄弟的頂帖,謝謝![/font][/color]


[font=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color=#333333]http://tieba.baidu.com/p/4985210965?see_lz=1[/color][/font]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